找到相关内容118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传统文化的选择——浅析中唐时期祖师禅崛起的原因

    佛教中,却有了这样的区分,这也是受精英文化和俗文化两大阵营对立的影响,而在惠能的祖师禅中,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,这些“迷信”的东西,也照样为惠能所用。如他在《坛经》中说“烦恼是波浪,是恶龙,尘劳是...是超越众生自的,是外在的偶像,彼岸的权威;从修行的角度看,如来禅讲究的是调身、调息和调心之术,主张“四禅”、“八定”,这些方法都是需要渐渐深入的,所以称为“功夫”,是一种渐进、渐修的禅;而从生活方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1959050.html
  • 华严普贤行愿忏仪

    身心。业惑霜露。慈风普振。摧重障山。法水长流。洗我心垢。翻三。成三秘藏。普与众生。咸登真界。同彼善财。一生身中。成就普贤。十大愿王。礼敬诸佛。称赞如来。广修供养。忏悔业障。随喜功德。请转法轮。请...一一毛孔。出无数香花。愿供一切佛。   化成香花云。诸佛既受之。于十方世界。施为作佛事。   普熏诸众生。皆发菩提。一念成佛道。想已散花唱云   愿此香花云。遍满莲花藏世界海。帝网刹土中。以普...

    晋水高丽国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51769373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中的心性之禅

    名为势至,能净即释迦,平直即弥勒。人我是须弥,邪心是大海,烦恼是波浪,十善即是天堂。” 1   引文中的“慈悲()”、“喜舍()”,乃至“邪心”、“”等等,并有经验之意的心理活动状态,莫不具体的...迷悟之别。六祖强调众生应当“自净其”,并指出众生的迷惑是由于“妄心”、“迷心”、“邪心”、“”。在六祖看来,这些是虚幻的,是对外境执著的结果。 “不思本源空寂”的表现,也就是人未悟以前的现象,而...

    释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041529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略论道信及其禅宗思想

    普贤观经》云:“一切业障海,皆从妄相生。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念实相。”是名第一忏悔。并除三、攀缘、觉观心,念佛心心相续,忽然澄寂,更无所缘念。   《大品经》云:&...75)   凡夫与诸佛同具佛性无二,之所以不得成佛,因为其佛性为世尘所污染掩覆;“念佛是佛,妄念是凡夫”,念佛能够清净妄念,并除三,“攀缘不起”...

    宗舜法师 文正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4541837.html
  • 慧能《坛经》顿教禅法论义(一)

    喜舍名为势至。能净是释迦,平直是弥勒。人我是须弥,邪心是大海,烦恼是波浪,是恶龙,尘劳是鱼鳖,虚妄即是神鬼。三即是地狱,愚痴即是畜生,十善即是天堂。   p. 303  (《大正藏》册 48,页 341 中~下)(上编 16-6)  “慈悲”()、“喜舍”(),乃至于“邪心”、“”等等,并为经验意义的心理活动状态,莫不具体地内含一个特定对象。基此之故,本论文以“意识”名之。又,慧能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0642619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中禅宗北宗文献的学术价值

    通过〞观心〞修行,灭除情欲烦恼和世俗观念。 《观心论》认为,〞无明之〞虽然包括无限数量的〞烦恼情欲〞和所谓〞众恶〞,但皆以贪、嗔、痴〞三〞为本源,而贪嗔痴又通过作为人的感觉与思惟功能的眼...贪、嗔、痴〞三〞,由此三,而使人造恶,轮回六趣(天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)。如果能够通过〞观心〞,断除一切情欲烦恼和世俗认识,做到所谓〞除三〞和〞净六根〞,便能够在现实达到解脱,立即到达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1443117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7)

    、心行实相者:佛如实知世界有情略、散心、善恶无记心、有三、离三、广、大、无量、无见无对、无色无见心。法性不可得,尽灭远离,贪与非贪俱不可得,广狭大小、量与无量亦不可得,皆无心相心不...以无量功德聚成,无量功德聚以般若势力成。所谓般若善法母,三乘从彼生,三乘人所住,三世佛所行。然菩萨闻般若,不疑闷,于无所得住大悲作意,与诸异生,于如是住及此作意,等无差别。何以故?住及作意,与诸有情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244215.html
  • “以杀度人”信仰之渊源探讨

    或“灵魂”被囚禁和受折磨的一种形态。《摩尼教残经》载云:“魔见是已,起贪,以五明性,禁于肉身,为小世界。亦以十三无明暗力,囚固束缚,不令自在。……其五明身,既被如是苦切禁缚,废忘本,如狂如醉。...信仰提供了“理论基础”。  例如,《摩尼教残经》在叙述本教的创世神话时,提到了明、暗两宗相斗的许多方面:“其彼净风,取五类魔,于十三种光明净体,囚禁束缚,不令自在。魔见是已,起贪,以五明性,禁于肉身...

    芮传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4644642.html
  • 降龙伏虎罗汉图像源流考

    愍此国人为龙所害,运神通力,自中印度至龙所。龙见如来,心遂止,受不杀戒,愿护正法,因请如来,常居此窟,诸圣弟子恒受我供,如来告曰:‘吾将寂灭,为汝留彰,遣五罗汉常受汝供,正法隐没,其事无替,汝若奋发,当观吾影,以慈善故,当正,此贤劫中当来世尊,亦悲愍汝,皆留影像。’彩窟门外有二方石,其一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,轮相微现,光明时烛。……”(注10) 玄奘将自己踏查过的世尊降伏恶龙处所的经历,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146577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道信及其“一行三昧”论

    方式方法,下文对於这种法门的殊胜,有更深入一步的解说:   《普贤观经》云:“一切业障海,皆从妄相生。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念实相。”是名第一忏悔。并除三、攀缘、觉观心,念佛...能够清净妄念,并除三,“攀缘不起”。修禅的目的是为了成佛,“诸佛心第一”,“离心无别有佛,离佛无别有。念佛即是念心,求即是求佛&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149748.html